(陕中大教办〔2017〕141号发布,自2017年9月6日起施行)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教学大纲是规范课程教学的文本依据,是执行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了提高我校教学大纲编写质量,特制定我校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法规性文件,它是各门课程进行教学活动和学习考核的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含理论课、实验、实训、实习、见习)都须有相应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又是编选教材、教师进修的主要依据,还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检查和评价学校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标准。
编制教学大纲要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指导,全面体现我校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法》中提出来的“高等教育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根本任务,认真按照我校“厚基础、重创新、高素质、强能力”教学改革思路,规范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制定、修订工作。
1、符合时代要求,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应在课程内容更新上有所突破,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力求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明确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中的作用,明确每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在培养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要求,注重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和组合。制订教学大纲要服从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应立足教育教学全过程,明确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该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内容上的相互衔接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与遗漏。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实践性环节,及含实验(实训、实践)学时的理论课程均应有相应明确的要求,实验课程要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原则要求综合性、设计性或研究创新性实验占总实验项目数和学时数均不低于50%。
5、在注意内容上坚持系统性以科学性的前提下,体现学校的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要从我校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体现出我校办学特色。
6、积极引导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促进知识考核为主逐步向能力考核为主转变,促进结果评价为主逐步向进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转变,促进教学目标导向逐步向学习目标导向转变
7、教学大纲要结合专业定位,认真处理好公共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之间的关系,各教学院(系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解决好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教学内容的分工,既防止遗漏,又要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8、教学大纲既要保持课程体系稳定性,又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的教学方法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1、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概况、课程简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目的与要求、教学时数分配、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等。
2、教学大纲应力求文字严谨、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名词术语规范,科学使用标点符号和计量单位。
3、学校统一制订各类课程及教学环节的推荐性模板。
1、每门课程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组织相应教研室制定教学大纲。全面领会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明确专业课程对专业培养的支撑,认真反复讨论,确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实编制教学大纲的任务。
2、教学大纲由各课程所在学院组织编制,应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教师小组编写初稿,课程所在教研室集体讨论修订。同一课程学时数不同,应编制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倡编制人员在跨学院开设的课程教学大纲过程中,与相关专业进行有效、充分沟通。
3、教学大纲须经院(系部)审批,报教务处备案。
4、学院须对任课教师执行教学大纲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教学大纲贯彻执行。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
5、在保持教学大纲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要求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在培养目标达成中的作用变更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
6、本文自颁布之日起实施,以前所颁布的文件与本文件不相符的以此文件为准。
附件:1.《****》教学大纲模板
2.《****》课内实践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
院系部:
教研室:
制定人:
审核人:
院系(部)负责人签字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制
年 月 日
《****》教学大纲(3号黑体,居中)
一、课程概况(黑体小四号)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如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理论: 实验(实训): 见习:
学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黑体小四)
简要明确课程设置应达到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目标,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课程知识要求]本课程设置应达到的知识要求,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外语、历史、哲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
[课程能力要求]本课程设置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如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等。
[课程达成目标]本课程设置应达成的目标,如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等。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章 节 名称 (黑体小四)
以现行使用教材的编排体例为依据,分总论和各论,各论以章节或者病证为单位进行编写。具体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目的要求](黑体5号、加粗)
1、掌握(宋体5号)
2、熟悉
3、了解
[教学内容]
1、列出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3、经典课程也可列出条文号。
[教学方法]
阐明是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讨论、自学、临床见习、实验何种方法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阐明本章内容讲授多少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理论讲授 |
见习 |
实验(实训) |
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将现行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分配到教材的各章节,注意与上述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计划学时数一致。
四、教学参考书目(黑体小四号)
1、
2、
五、考核与评价方式
1、 明确考核与评价的具体方式如论文、开卷或闭卷考试等。必修课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外)原则上期末需为闭卷方式考核,其它课程可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2、成绩评定体系应由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构成,并明确最终成绩的构成比例。对于多学期授课的同门课程应详细写明各学期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占比、成绩计算,以及最终成绩中各学期考核的权重占比等。
3、理论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应包括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一般在30%~50%。
六、使用说明(黑体小四号)
1、说明具体使用的专业、可以共同使用的专业
2、不同使用专业及其各自的侧重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4、其它
附件2:
《 》课内实践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
院系部:
教研室:
制定人:
审核人:
院系(部)负责人签字
陕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制
年 月 日
《****》课内实践教学大纲(黑体三号,居中)
课程名称: (小四,黑体)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课程性质:
课程总学时:
其中:实验(实训): 见习: 讨论:
听力: 上机: 其他:
一、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黑体小四号)
(本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包括实验课、实训课、见习课、讨论课、上机、听力等多种形式,请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合适设置并撰写相关内容,并修改一下名称)——此话仅作说明,完成后请删除。以下体例以实验课为例,仅供参考。红色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1、实验总学时(宋体5号 ):
2、实验项目数:
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参考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实验指导》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开课教研室:
5、开课学期:如:第6学期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任务(黑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5号 )
三、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黑体小四号)
□1、课堂测试 |
% |
□2、期中考试 |
% |
□3、期末考试 |
% |
□4、作业 |
% |
□5、实验分析报告 |
% |
□6、期末报告 |
% |
□7、课堂提问 |
% |
□8、论文 |
% |
□9、出勤率 |
% |
□10、口试 |
% |
□11、设计报告 |
% |
□12、其他 |
% |
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联系(实验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何为理论课服务等)正文(宋体5号 )
五、实验项目
实验1 ********实验(黑体小4号,加粗,居中)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演示性;□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其他
(二)实验学时数: □2学时;□4学时;□6学时;□8学时;□其他
(三)实验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
(四)每组人数:
(五)实验前期准备:
1、知识要求:
2、能力要求:
3、查阅文献:
4、衣着物品等:
(六)实验目的与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实验目的:
1、掌握
2、熟悉
3、了解
(七)实验内容提要:
(八)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
仪器名称 |
型号 |
规格 |
归属实验室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实验2 ********实验(黑体小4号,加粗,居中)
教学内容及安排
课次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教学主要内容 |
学时 |
课程目标 |
教学方式 |
考核方式 |
实验类别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时合计: |
教研室主任: 院(系部)负责人:
说明:
1、“实验总学时”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填写;
2、“实验教材”:指单独开设的实验课,要求填写出所用的实验教材 (包括名称、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3、“实验指导书” 应写明公开出版的适用本专业的指导书还是自编实验指导书;
4、“实验主要仪器设备”:指本项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5、“实验类型”:指验证性、演示性、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需要注意的是:
①根据教学评估要求,在大纲撰写中,对实验的类型,原则上要有一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
②医科类专业实验课中,基础医学(包括中医基础医学)的机能性实验课必须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药学类相关专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应占一定的比例,以适应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的需要;
③“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④“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6、“实验类别”:指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
7、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指本项实验项目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的常规仪器配套套数。
8、正文部分全部为宋体5号,1、5倍行距,标题为黑体小四,居中。
版权所有(C)2020—2021 陕西中医药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2021 www.sntcm.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中医药大学信管处主办